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11月14日召開的“河北財政積極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”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河北省持續加強資金使用管理,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、先進制造、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中小微企業,截至目前,累計落實省以上財政資金11.71億元,通過貸款貼息、保費補貼、業務獎勵等方式,引導金融資源2191.04億元流向實體經濟,帶動保險機構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49.42億元,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著力擴大直接融資規模。河北省財政廳運用資金獎補等方式,幫助企業通過股權、債券融資等方式,實現多元化直接融資。去年提高了擬上市企業補助標準,由2021年底的2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,資金兌現時間向上市前聚焦,只要在河北證監局完成備案后的企業,就給予100萬元補助,受理以后再給200萬元。今年又把兌現時間調整為“即申即核即撥”,讓企業更快享受到資金補助。在掛牌企業補助方面,按規定對在“新三板”、河北股權交易所主板掛牌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補助,其中對實現首次股權融資的再給予融資額1%的補助。近兩年,共向191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兌現補助資金8779.9萬元,支持境內上市企業實現首發融資81.51億元;實施首發債券補助,即對首次成功發行公司債、企業債、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企業,按融資金額分檔給予發行費用補助;對首次通過河北股權交易所發行2年以上可轉債的企業,按規定比例給予發行費用補助。截至目前,累計兌現補助資金599.5萬元,支持15家企業融資30.62億元;實施資產證券化補助,彌補企業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過程中發生的部分前期費用,引導企業盤活資產,優化資產負債結構。近兩年,共兌現補助資金326.6萬元,支持5家企業融資32.66億元;實施股權投資基金獎勵,引導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方式設立私募股權基金,加大向我省企業和項目的投資力度。近兩年,共撥付41家(支)基金獎勵資金3449.31萬元,引導47.96億元社會資本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我省企業。
著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。充分運用貼息獎補等方式,激勵金融機構擴大普惠小微和涉農貸款投放規模,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及“三農”主體。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,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、就業困難人員、返鄉創業農民工等重點就業群體申請的創業擔保貸款給予貼息,共分配下達省以上資金4.07億元,撬動銀行近兩年新發創業擔保貸款41.62億元,直接扶持1.16萬人自主創業,帶動(吸納)3.62萬人實現就業,幫助1065家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。用好中央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獎補政策,積極爭取中央試點支持,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績效考核第一檔,每年均爭取到最高額度獎補資金1億元,支持保定、邢臺、寧晉、三河、武安、豐潤因地制宜打造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。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,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給予一定補貼,引導和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強化農村金融服務,近兩年共下達省以上資金1.29億元,支持40家農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97.05億元。開展“政銀保”融資獎補試點,采用“政府+銀行+保險”的風險共擔模式,由省級財政獎補引導、市縣政府自主開展,對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貼息、風險補償和保費補貼,幫助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主體獲得貸款。兩年來,共下達省級獎補資金2132.56萬元。
著力撬動更多金融資源。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,引導金融資源向制造業、科技創新企業傾斜,暢通實體經濟融資渠道。通過貸款增量、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獎勵,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,截至目前共兌現獎勵資金3393.68萬元,引導8家銀行向我省投放貸款568.42億元,61家銀行向我省發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597.17億元。對金融企業在綠色金融、科技金融、數字經濟等重點金融服務領域進行創新的,每年通過公開競爭性評審方式,評選出不超過10個金融創新項目,每個項目獎勵50萬元。近兩年共獎勵14個創新項目700萬元,引導銀行機構貸款625.92億元、保險公司提供風險保障2.38億元。鼓勵我省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,對符合條件的產品投保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的,按不高于3%的費率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%給予投保企業補貼。共撥付補貼資金1.13億元,為88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47.04億元。
著力健全融資服務體系。加強全省融資擔保體系建設,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充分發揮分險、增信作用,降低擔保費率,幫助小微企業、“三農”經營主體融資。實施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,對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機構給予相應保費補貼,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。近兩年,共撥付省以上資金1.28億元,52家擔保機構的68.11億元擔保業務獲得降費獎補。實施省級再擔保風險補償,初步建成國擔基金、省融擔基金、合作擔保機構和銀行參與的四方風險分擔機制,會同相關部門審核確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82家,覆蓋11個地市和雄安新區,建立覆蓋全省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