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沒想到總書記這么和藹可親,尤其是在大白菜地里,他彎腰按了按白菜,這個動作讓我們覺得特別親切。因為我們農民都知道,要看大白菜長得好不好,首先就要按按白菜心,看看實不實。”11月10日下午,回想起剛剛在菜地里見到總書記的場景,涿州市刁窩鎮東馮村黨支部書記王森依然心潮澎湃,難掩激動,“今天天氣很冷,但是我心里熱乎乎的。”
當天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在刁窩鎮考察時,走進村邊農田,察看冬小麥和大白菜長勢。正值初冬,地里成方連片的大白菜青翠欲滴,如一席綿綿綠毯鋪就大地,正是采收好時節。
“我們往年都是在8月1日前后種植,今年受洪澇災害影響,播種時間延遲了大約半個月。”王森回憶,為避免土地濕度大造成死苗、確保達到耕種條件,洪水退去后,政府及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派出農業技術專家,指導他們對土地進行了深翻、旋耕,讓土壤疏松、水分降低。同時,涿州市加緊修復災毀農田和農業設施,加強對農民技術指導,積極開展災后復耕補種、技術咨詢、測土配方、送貨上門等便民服務,全力保障受災村莊農業生產需求。
自8月15日起,王森組織東馮村村民們開始搶種大白菜,共計種植1100多畝。“雖然遲了些,但經過精心管護,大白菜長勢很好,一點兒都不比往年差,預計凈菜畝產能達到5000公斤以上。總書記聽了非常高興。”王森的語氣里滿是自豪。
更讓王森暖心的是,總書記還關切詢問了大白菜的銷路。“我向總書記介紹,政府已經幫我們對接好了超市,統一收購。總書記聽了也很欣慰。”王森笑著說。
東馮村種植蔬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,這里種出來的大白菜葉片光澤度好、寬大、有皺、葉柄肥厚、甜脆,在北京、天津、廊坊等周邊市場都小有名氣。“今年我們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合作社,接下來要形成規模化種植,注冊商標,讓我們的白菜像富崗蘋果、黃驊冬棗一樣,打出品牌,增加市場競爭力。”說起未來,王森信心滿滿,“我們跟總書記表態了,一定要好好干,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基礎上,把我們村建設得比以前更好。”